当前位置:摄影 > 摄影家 > 详情

当下的甘肃摄影(执着光与影的人生)

2015-10-19 14:24:59   来源:纪录网   评论

    —著名摄影家田萍访谈

  编者按:田萍先生是我省著名的老一辈新闻摄影家,甘肃日报社主任记者,甘肃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甘肃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他从1958年起从事新闻摄影工作,拍摄的新闻图片除在《甘肃日报》发表之外,还通过新华社通稿形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等无数新闻媒体上刊发,数量之多,质量之优都在同行中绝无仅有,由此也反映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对党的新闻摄影事业的忠贞不渝,对摄影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无限热爱。近年来出版有艺术摄影作品集《荷语》,与社科院专家合作推出《悠悠岁月话河西》、《巍巍祁连树丰碑》等重要文献书籍。

  田萍先生非常热爱甘肃大地,对甘肃的山川河流、工厂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生活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也就在这片土地上他找到了他内心想要的一切,也许对于他来说甘肃的这片热土正是他的心灵栖居之所。

  3月1日下午,78岁高龄的田萍先生在他的充满阳光生机盎然而温馨祥和的寓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对甘肃摄影事业和摄影艺术直觉的表述,不饶弯子。浅显易懂的表述,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眼力与内心的深度。所以对于田老的谈话我们保留了原始的记录,并未作修饰与改动。在他直白的表达里,有心人自会读出其间的味道与意思。访谈中田老拿出了一叠叠已发黄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和摄影作品,读过这些作品,让笔者真正感受到了田老虚怀若谷的为人品德和严肃精湛的创作意趣。

  记者:您怎么看新一届省摄协的班子?

  田老:我个人认为省委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新一届班子人员新老搭配结构合理、生机勃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具有开拓创新和团结协作的和谐班子。新一届班子必将为建立文化大省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记者:您怎样看甘肃摄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田老:甘肃摄影文革以前力量很薄弱,发展繁荣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优秀摄影人才倍出,摄影佳作不断涌现,在国际、国内各种摄影大赛、大展上屡屡获奖。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摄影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愈来愈高。摄影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家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文化强国,省上也提出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大省。摄影要面对现实,直接快捷的反映现实生活。我省摄影资源丰富,有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伏羲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等。甘肃的摄影条件优越,组织工作搞好了,给广大摄影人多出点子(正确的导向),多组织创作交流活动,启动培育甘肃的摄影图片市场,组织策划出版各类摄影画册。我相信一定能推动甘肃文化的大发展。甘肃有得天独厚的摄影资源,使国内外的摄影人有创作的广阔天地。

  记者:您对甘肃现在的摄影人有何期望?

  田老:我们要做一个严肃的有使命感的摄影家,热爱生活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激流中去大显身手。年轻的摄影朋友们:甘肃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资源;有着丰富的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烙印、中华始祖寻根文化。我省又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我们要打造甘肃民族文化,以张掖为中心的河西的蒙古族、裕固族民族文化;以临夏为中心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伊斯兰民族文化;以甘南为中心的藏族民族文化。这些都为我们摄影家的创作提供了多样丰富的摄影资源。甘肃人民独具的性格和单纯质朴的生活美,这种美不仅洋溢着原始浑厚的生活气息,更蕴含着一种时代精神并涌动着一股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坚持深入社会,贴近生活,拓展视野;对生活要潜心、执着;对摄影艺术要锲而不舍;我们要始终保持洋溢着生活给予的真切激情。我们有赖于生活滋养,深深地扎进生活的大地之中,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以积极地态度对生活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分析和思考。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摄影作品。

  我们生活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追求,对摄影艺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内容、风格、流派上积极创新,对摄影题材、形式、手法等充分发展,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这样才能增强摄影的时代感和影像的力量。

  我们的摄影家们要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活实践中去,创作出一批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特色鲜明的深受群众喜爱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摄影精品力作,奉献社会、奉献人民,为扩大甘肃摄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摄影事业繁荣发展做出积极地贡献。(采访人:陈功章)

  谢谢您为我们留住过往年代的光

  田萍先生新闻摄影作品集《亲历》即将付梓,有幸先睹,深受触动。虽不敢妄加评论,但很想表达感想。因为本人有过一段新闻从业经历,对摄影也一直偏好,在此且借先生的作品,也表达一点对新闻和摄影的浅见。

  先从先生选择作品的态度来看。田萍先生从事摄影工作有50多年,是甘肃老一代摄影家的代表。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期,在他主要的新闻摄影历程中,该有多少重要瞬间被记录下来?拍摄的胶片连接起来,会有多长的里程?那分量,岂是一本薄薄的图册所能承载的!但是出版这部摄影集,他只选了呈现于此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三个直观的特点:

  一是均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甘肃日报等刊发过的新闻照片,没有在这之外另行选择添加其他作品,保持了一部新闻摄影集的纯粹意义和统一品质。

  二是从作品内容看,以工农业生产、科学考察研究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主。以人物为中心的作品不多,有名有姓的只有作家韩素音、科学家秦大河、医学专家葛宝丰几人。作为一位党报摄影记者,先生拍摄过的大事件、大人物数不胜数,可以选用的作品自然也不在少数。但是在这部个人自选集里,先生没有收录那些所谓“重大”题材。

  三是尽管所选作品时间跨度达50年之久,但所有作品的图注都是当年发表时的原貌。在编辑过程中,先生坚持对图注不做改变原意的增删性修改。这样既保持了作品特有的时代面貌,更具有时空的真实感,是尊重历史的态度。

  先生选择作品的标准简单而纯粹,首先是新闻的标准,其次是摄影的标准。这些作品当时的新闻价值毫无疑义,但是大都超越了“易碎品”的层面,呈现出特别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这样的选择标准,体现了一个资深媒体人的价值观,也是一个修为到家的摄影人的价值观。

  所以,一本貌似简单、朴素的影集,细读之后,却给人绵绵不断的感动。

  第一重感动来自对新闻摄影的重新认识。

  在时间面前,“新闻”的无可回避的特征之一就是“易碎”。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过去记录下来的影像,新闻价值必然让位于历史价值,让位于艺术价值。能够留存下来,在离开特定的时空环境之后,现在读来还能耐人寻味,这样的作品在拍摄之时必然附加了特有的人文和艺术的内核。这就涉及到对新闻摄影的把握,个人以为,除了快和真,重点还在识。

  所谓快,应该说是相对的,与传播手段密切相关。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可以用秒计量。这一秒发生的事,下一秒就可能传遍全世界。那么,速度可以决定新闻摄影的全部价值吗?想想当年卡帕拍摄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现场拍摄到照片发表,需要一个多月时间。但是谁能说那不是新闻摄影的经典呢。可见,时间因素并不是新闻摄影的绝对定性要素。如此来说,先生当年骑着骆驼去采访的情景,现在看来也就不觉得有违和感。

  也许正因为物质条件所限,田萍先生过往年代的很多新闻照片(或者称为图片报道更为准确)反而可以拍得从容不迫,用足够的时间来构思创作,可以更多着力于对内涵的挖掘。现在看这部影集当中的作品,大都非常耐读,典型瞬间的信息含量很大。

  新闻摄影的真,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论作为摄影家还是媒体人,对一个时代的记录总是有限的、局部的,而且一定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未必就是真实的全部,但是只要体现了内心的真诚,那就是真。世相驳杂繁复,黑暗与光明并行不悖,记录下一个时代真实的光亮,未尝不是正确的选择。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大多着意于歌颂劳动、歌颂生活、歌颂科学发展、歌颂社会进步,生产场面热火朝天,生活场面温馨细腻,都充盈着生命的力量。这部影集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让我们能够有机会感受过往年代的光。

  而决定新闻摄影品质的关键,最后要汇集到摄影家的综合素养,汇集到识。所谓识,表现之一就是以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创作拍摄。《喇嘛架线》首先是典型的新闻照片,寺庙通电这个事件的新闻价值非常突出,同时又因为喇嘛身份的特殊性,使作品具有了特别的意趣。《依来柯矿山的女矿工》用青春洋溢的女矿工肖像来表现矿山生机勃勃的面貌,比直接表现生产场景更有感召力。《勘测防风林带网》画面中骆驼和人的精神对位,超越了一般新闻照片对事件的直白记录,而具有了审美的象征意义。这既是新闻层面上的深度,也是艺术层面上的深度。

  第二重感动来自对摄影艺术的理解。

  先生的新闻摄影作品,源于创作过程中自觉地审美意识,因而体现出强烈的艺术美感。他能把枯燥的工业、农业题材拍得赏心悦目、乐趣天成、亲切动人,让冰冷的钢铁生发生命的质感,不用心着力,是很难实现的。

  他的新闻摄影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之一就是得到广泛赞誉的“田氏构图”。这种构图的最大特点,就是巧妙利用前景,造成特殊的空间感和形式感,让被摄主体在一个设定的空间框架里得到突出表现,从而避免平庸,使画面生动而有张力。单纯从形式层面说,与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构图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形式感本身就是有内涵的,不是为构图而构图。例如《敦煌莫高窟》从一孔门洞里看去,洞窟远近排列,神秘感、距离感和厚重感跃然而出。《张掖木塔》前景古建环抱,特有的空间环境营造出浓重的历史氛围,使拍摄主体的时空意义更加凸显。《纺织车间》纺织机和纱线构成的前景,具有强烈纵深感和梦幻感,加之神情专注的人物、简洁的色彩对比,共同营造了劳动创造美的动人图景。

  先生在摄影的艺术感染力上用心很深的另一种表现,是巧妙构思、避实就虚、另辟蹊径。《祁连探冰雪》没有选择拍摄工作场景,而选择科考队员登上冰川时相互帮助的场景;冰凌满布的极端恶劣环境,更突出了科考工作的艰辛和同志间的温暖。《机械收割》以一台收割机的框架做前景,另两台收割机做远景,中间是大片的麦田;这样的形式,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比表现收割机的工作状态更有韵味。《水急情更急》表现赤脚医生治病救人的心切,把着眼点落在渡河这个场景上,以河水之急衬托心切之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过去的新闻作品,如今读来令我辈这般感动、这般享受,是先生摄影功力和修为的体现,更是他内在修养和情怀的体现。这也给了我们重要的警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甚至许多价值评判标准也随之而变。但是,我们应当坚信,生活的本质不会变,摄影的本质也不会变,审美的生活态度也不会过时。在变得越来越快的世界,让我们学会用心领悟生活的美好,留存生活的美好。

  掩卷静思,心存敬意:谢谢您为我们留住过往年代的光!

  燕兵

  羊年新春

绘画

石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画家

石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画家

兰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画家。太阳宝贝书画商城艺术总监,..[详细]

藏品展示

翡翠收藏鉴赏:缅甸冰种翡翠如意挂件(图)

翡翠收藏鉴赏:缅甸冰种翡翠如意挂件(图)

翡翠作为玉石之王,极高的美誉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沉醉其中,如..[详细]